作者:我是张被子

前两天和朋友聊天,突然聊到童年的回忆,发现我们都共同记得但再也不提的概念里,除了"啪啪圈"这种玩具,好像还有"地球村"这个词。感觉地球村好像是一个很久远的神话了,和小时候的绘本里的角色一样,"地球村"也随着长大再也不出现了。

麦克卢汉在六十年前设想"地球村"( Global Village )这个概念,一个技术带来绝对和谐和包容的场景:技术越发达,人与人的隔阂就会越来越消失。但这个关于世界主义的浪漫想象为什么依然没有实现呢?

我知道地球村的时候是在2008-2011年,那时候学校的老师让你画画,不知道画什么就画地球。又圆、又只有一笔,好不简单。然后画上好几个小人或者一个大房子,人和人手拉着手站在地球上,取名字就叫《地球村》。但是很快,画画变得麻烦,有一天我画了一只杏仁一样的眼睛,有同学走过来告诉我这不对,然后给我展示她画的一种圆圆的、中间涂满了黑色又留出几个小圆圈代表着高光的眼睛。她说,这才是潮流画法。

后来我才知道这潮流来自互联网。于是我开始也画这种圆圆的眼睛。然后,几乎是一夜之间,互联网开始腾飞。

人们不再满意画一张圆就可以让所有人拉起手,而是开始决定谁可以成为谁的假想敌。

事实上身为媒介学家的麦克卢汉早就警示过,他说地球只是将人们放在同一屋檐下,在那里,空间距离被压缩、世界距离被拉进、人们的互动变得更紧密。

这种紧密意味着最小化距离,但最大化分歧。

我们一次又一次强调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甚嚣尘上时批判这种狭隘,但却不得不陷入其中。有时我甚至觉得我很享受分歧,在我站在战争的某一方的时候、在我站到某人的对立面的时候、在我被攻击和在攻击的时候。

和朋友聊完我们又品味童年的地球村,在课本里,在活动的时候,在一个新的2010年要到来之前,我们手拉手转圈跳舞,好像有种声音一直告诉我们:等待着我们的未来,就在这随时可以拉起身边人的手的地球上发生。不过没关系,如果真有地球村,那么我也许也还有更多烦恼。

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还会再想起你,地球村!真遗憾,如果想起你,也许你也只是 frutigeraero 的风格里的那些电脑、绿叶、用水做的地球。

我已经没力气再幻想你了地球村,因为我要忙着找工作了。

不过我还是希望再想起你!谢谢你有时提醒我,我曾经有一个"被许诺"过的未来。

meow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