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速通了计算机三级,在看网课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。

弹幕问的问题不是“三次握手”是什么意思,而是“DNS”是什么意思。

其实这也好理解,不熟悉的缩写网上一搜就能知道。但最让我不解的是居然有人问讲义怎么解压缩。

联想到最近的电脑文盲“STEAM代安装”,“微信浏览器链接打不开”,“目录为什么不能有中文”

我愈发感觉到时代变了————那么代价是什么呢(doge)

我们00后成长于电脑腾飞的一代,虽然没有经历父辈电脑的迅速普及,但也确确实实享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红利。儿时的游戏可以不再仅仅只是是红白机的马里奥,魂斗罗,甚至也可以不是lol,wow,冒险岛。我们真正感受到的,是15年之后游戏业的蓬勃发展,这折射出电子科技行业的巨大飞跃。18年GPT-1问世,22年就已经能够对话。科技的迅速迭代让这一切都不再真实,明明之前还在为组装机注册表驱动发愁,到现在都用不上电脑。仿佛一下子从宏大的《银河帝国》转换成了具象的《三体》。

窃以为,电脑文盲,还是源于供需的问题。现在手机已经把需要的使用场景都涵盖了,下载软件不再需要去浏览器找资源,也不用辨别病毒,应用商店一键安装好,要用这个软件直接找它就行了,并不需要去了解背后的运行逻辑。游戏主机Xbox,switch也一样,插入光碟就能玩,至于游戏放到哪,怎么设置路径,不需要操心。对现在的人来说,手机才是他们接触网络世界的第一扇门,移动端也切合了方便快捷的生活需求,自由度比电脑高得多。

再想起来,我的电脑技能也是在不断试错不断碰壁中长进的。为了玩上盗版游戏,硬着头去搜闪退怎么办,dll缺失哪里下载。当成功进入游戏时,那份喜悦似乎比打穿通关游戏还要快乐。随着“STEAM代安装”这样服务的普及,“破财消灾”的性价比也超过了自己去痛苦摸索。这个现象,也算得上是进步。年轻一代所处的网络环境比我们更加整洁,也不用像我们一样屎里淘金的去了解这些“潜规则”和“常识”。与其说是年轻人不懂电脑,更不如说是电脑远离了年轻人。

自媒体时代也改变了信息获取的方式,碎片化的短视频取代了网页搜索,一直泡在这个环境里,影响对信息的搜集记忆归纳能力。并且现在的算法推荐直接喂嘴里,连思考都不用,久而久之,人不仅会懒得思考,还会很健忘,什么都不想干,什么都干不了。

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也提过一种忧虑:在越来越依靠人工智能的情况下,底层逻辑构建的缺失如何应对上层建筑的损坏。说简单点就是不会用锄头,还能种地吗;不会用锤子,还能建房子吗;不会编程,还能开发吗。目前看来,因为生产力的发展,没有什么问题,我们用拖拉机,用水泥,用ai一样可以完成需求。也许以后出现了一个比手机更加方便,续航更久,体验更好的东西,到时候又会有人洋洋洒洒几千文,为什么现在年轻人都不会用手机了?

真是老了啊

meow~